糖尿病足干性坏疽的原因主要有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足部外伤、免疫调节功能紊乱、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等。
1.血管病变
糖尿病会使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这会导致动脉壁表面内皮细胞受损甚至死亡,血管损伤的修复能力变弱,进而出现血管堵塞或动脉硬化及闭塞。由于足部远端距离心脏较远,血液的泵出压力不足,出现病变的程度更大。下肢血管堵塞会使足部的供血量变少,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足部干性坏疽。
2.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的末梢神经会发生变化,对痛觉的灵敏度下降,足趾的感觉变迟钝。这种神经病变不仅会导致患者对足部外伤的痛感反应较小,还可能导致足部出现感觉异常,从而增加发生干性坏疽的风险。
3.足部外伤
由于糖尿病患者对足部外伤的痛感反应较小,普通的足部外伤可能会被忽略。如果外伤治疗不及时,就有可能发展为足干性坏疽。
4.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高、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这为病原体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糖尿病患者出现足部外伤后不易愈合,更容易发展为足干性坏疽。
5.长期血糖控制不佳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是糖尿病足干性坏疽发生的根本原因。高血糖不仅会引起血管和神经病变,还会导致足部组织的营养状况减低,从而增加发生干性坏疽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足部、保持足部清洁卫生、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护用品等,以预防糖尿病足干性坏疽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