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等。
1.复位
将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以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可通过手法复位或手术复位等方式来实现。手法复位适用于多数骨折,通过牵引、旋转等手法操作使骨折复位。手术复位则在一些复杂骨折、手法复位失败等情况下采用,通过切开复位并用内固定装置固定骨折端。
2.固定
保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防止再移位。固定方法包括外固定如石膏、夹板等,以及内固定如钢板、螺钉、髓内钉等。外固定常用于稳定骨折,操作相对简单,但需要定期观察和调整。内固定则适用于不稳定骨折或需要早期功能锻炼的情况,固定较为可靠。
3.功能锻炼
贯穿骨折治疗的全过程,对于恢复肢体功能至关重要。早期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可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随着骨折愈合的进展,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负重锻炼,促进功能恢复。但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再移位或影响愈合。
4.康复治疗
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帮助改善肢体功能、缓解疼痛、增强肌肉力量等。如超声波、电疗等物理治疗手段可促进骨折愈合和组织修复,作业治疗可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5.药物治疗
根据骨折的不同阶段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药物。早期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中后期可使用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如接骨片。
6.定期复查
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通过X线等检查评估骨折复位、固定及愈合情况,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如决定何时拆除固定、开始负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