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低是指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脾功能亢进、药物等因素有关。
1.感染
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如伤寒、败血症、肝炎、风疹、流行性出血热等。
2.血液系统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转移癌、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均可导致血小板减少。
3.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时,血小板在脾内潴留过多,可导致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肝硬化、血吸虫病、疟疾等疾病。
4.药物
某些药物,如磺胺类药、抗肿瘤药、抗生素等,可引起血小板减少,这种情况一般在停药后血小板可逐渐恢复正常。
血小板低可能会导致出血倾向,如皮肤紫癜、牙龈出血、鼻出血、女性月经过多等,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因此,如果发现血小板低,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并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