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一般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引起的。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家系调查、孪生子研究和寄养子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与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人中,患精神分裂症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2.神经生物学因素
神经生化研究目前认为,中枢多巴胺(DA)功能亢进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额叶、纹状体、伏隔核等部位的多巴胺功能亢进,导致多巴胺能神经通路的过度兴奋,从而出现精神症状。神经解剖学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存在异常。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额叶、杏仁核、海马等部位的结构和功能异常,这些部位与情绪、认知、记忆等功能密切相关。
3.心理社会因素
应激性生活事件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前往往经历过一些应激性生活事件,如亲人去世、家庭纠纷、失业、失恋等。这些应激性生活事件可能导致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从而诱发精神分裂症。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也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生活在贫困、低教育水平、社会隔离等环境中,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增加患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