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阳虚与肾阴虚是中医学中关于肾脏功能失调的两种不同证型,一般可以通过病因病机、症状表现、体形特点、体形特点、舌象与脉象等加以区分。
1.病因病机
肾阳虚是由于肾阳亏虚,阳气不能温煦全身,脏腑功能减退,可能与年老体衰、久病伤肾、房劳过度等因素有关。肾阴虚指肝肾阴亏、阴不潜阳、肝阳上亢或肝阳化火,通常与久病耗伤、禀赋不足、房劳过度、过服温燥劫阴之品等因素有关。
2.症状表现
肾阳虚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早泄、性欲减退、小便清长等。肾阴虚表现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痛等。
3.体形特点
肾阳虚患者多体形偏胖,肌肉松弛,皮肤湿润。肾阴虚患者多体形偏瘦,肌肉不丰满,皮肤干燥。
4.舌象与脉象
肾阳虚舌质淡嫩、舌形胖、舌苔白且厚,脉象沉细无力。肾阴虚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象细数。
此外,治疗方法方面,肾阳虚治疗原则为温阳散寒,常用药物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也可以吃羊肉、牛肉等性质温补的食物。肾阴虚治疗原则为滋阴降火,常用药物有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也可以吃桑葚、枸杞等滋阴补肾的中药材。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使用一定要严格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