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有什么症状

管理员 2025-07-01 11:29:49 1

出血热典型症状主要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恢复期,具体表现如下:

1.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4~6天出现,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

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休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

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12天多见,持续7~14天,尿量可多达20000ml以上,氮质血症和尿毒症也随之加重。

5.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点赞
相关资源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是什么 2025-07-01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为小型啮齿动物,传播途径包括动物源性传播、虫媒传播等,人群普遍易感,流行地区广,有明显季节性,病情危急,病死率高。预防措施主要为防鼠灭鼠、注意个人防护、食品卫生和疫苗接种。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


出血热传染吗 2025-07-01

出血热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出血热主要由汉坦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这些病原体在宿主动物(如鼠类)体内增殖,并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染给人类。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等。例如,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形成气溶胶后,可通过呼吸道进


出血热怎么办 2025-07-01

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预防出血热需灭鼠、接种疫苗、注意个人防护,患者需及时就医并治疗。出血热即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


出血热疫苗有必要打吗? 2025-07-01

接种出血热疫苗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出血热的流行疫区接种出血热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发生,降低出血热的病死率。流行性出血热又叫做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于汉坦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鼠类进行传播。流行性出血热起病比较急,传播速度快,而且病死率也很高。


病毒性出血热要如何预防 2025-07-01

预防病毒性出血热需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加强疫情监测、改善环境卫生和国际合作等综合措施。1.控制传染源对于感染病毒性出血热的患者,应进行严格的隔离和治疗,以避免病毒传播给他人。同时,对于动物源性出血热,应加强对动物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


出血热疫苗注射后禁忌 2025-07-01

出血热疫苗注射后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包括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饮食、避免饮酒、注意观察、避免接触过敏原和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但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如有疑问或不适,建议及时咨询医生。1.避免剧烈运动注射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接种后的不良反应。2.注意饮食注射后应


流行性出血热有哪些表现 2025-07-01

流行性出血热是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1.发热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类似于感冒、流感或上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什么 2025-07-01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鼠类,其症状复杂多变,典型的临床过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在发热期,患者会出现高热、头痛、腰痛及眼眶痛等症状,并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随着病情


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的治疗 2025-07-01

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的治疗关键在于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和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同时要注意维护重要脏器功能,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1.补充血容量迅速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输液的种类主要有晶体液、胶体液和新鲜血,以迅速扩充


出血热肾衰竭是怎么回事 2025-07-01

出血热肾衰竭是感染汉坦病毒后,病毒直接损伤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肾血管病变和肾小管酸中毒等原因引起的。1.病毒直接损伤肾脏汉坦病毒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肾脏,直接感染并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肾功能障碍。2.免疫复合物沉积病毒感染后,人体会产生免疫反应,形成免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