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猫咬伤出血后,确实存在感染狂犬病的风险,但这一风险并非绝对,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咬伤、抓伤、舔伤等方式传播。猫作为狂犬病毒的潜在携带者,在咬人时可能将病毒传入人体。然而,是否感染狂犬病还取决于猫是否携带病毒、伤口的处理情况、疫苗接种的及时性以及伤口的严重程度等多个因素。
首先,并非所有猫都携带狂犬病病毒,但即使外表健康的猫也可能携带而不显症状。因此,被咬后不能仅凭猫的外观判断其是否携带病毒。
其次,伤口的处理和疫苗接种的及时性较为重要。被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清洗伤口,以减少病毒进入血液的机会。随后应尽快接种狂犬疫苗,以预防病毒感染。如果伤口出血,还需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如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此外,观察咬伤的猫在接下来10天内的健康状况也很重要。如果猫在10天内因狂犬病死亡,那么被咬者感染的风险将可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