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舟骨骨折后,恢复行走的时间因个体差异、骨折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案及康复训练的有效性等多种因素而异。但一般而言,大多数患者在受伤后的大约2至3个月内可以逐渐恢复到正常行走。
在骨折初期,即骨折后的1~2周,主要目标是促进骨折愈合,减轻肿胀和疼痛。此阶段患者足部需用石膏固定,并进行非负重锻炼,如脚趾的主动屈伸活动,以及大腿和小腿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如直腿抬高训练。这些练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并有助于预防肌肉萎缩。
随着骨折的逐渐愈合,进入中期功能恢复阶段,即骨折后的3~6周。此时,当骨折达到一定的愈合程度后,可以拆除外固定,开始进行踝关节的主动和被动屈伸锻炼,如踝关节的旋转、背伸和跖屈等动作,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同时,可以配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关节活动度的恢复。
到了后期负重行走阶段,即骨折后的6周以上,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逐渐进行下地负重行走练习。初期可使用拐杖或助行器辅助行走,随着骨折的进一步愈合和肌肉力量的恢复,可以逐渐增加患肢的负重重量,直至逐渐弃拐独立行走。
值得注意的是,恢复行走的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蛋类、奶类、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同时,应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骨折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