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心肌炎主要是根据症状、体征及舌脉象进行辨证论治,包括风热犯心、湿热侵心、肝郁气滞、心脾两虚、气阴两虚、心肾阳虚等证型,治疗以清热解毒、养心安神、清热化湿、养心安神、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温补心肾、安神定悸等为大法。
中医治疗心肌炎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舌脉象进行辨证论治,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证型:
1.风热犯心:多由外感风热之邪,侵犯肺卫,内舍于心所致。症见发热、咽痛、咳嗽、心悸、胸闷、气短等。治宜清热解毒、养心安神。方用银翘散加减。
2.湿热侵心:多因外感湿热之邪,内侵于心所致。症见发热、胸闷、腹胀、恶心、呕吐、心悸、气短等。治宜清热化湿、养心安神。方用三仁汤加减。
3.肝郁气滞: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心脉痹阻所致。症见心悸、胸闷、胁痛、善太息、情志抑郁等。治宜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4.心脾两虚: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不足,心失所养所致。症见心悸、气短、乏力、自汗、面色无华等。治宜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方用归脾汤加减。
5.气阴两虚:多因禀赋不足,或久病失治,耗伤气阴,心失所养所致。症见心悸、气短、乏力、自汗、口干咽燥等。治宜益气养阴、养心安神。方用生脉散加减。
6.心肾阳虚:多因禀赋不足,或久病失治,损伤心肾之阳,心失温养所致。症见心悸、水肿、肢冷、乏力等。治宜温补心肾、安神定悸。方用真武汤加减。
需要注意的是,心肌炎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同时还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感染等。对于重症心肌炎患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