耵聍是外耳道皮肤耵聍腺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具有保护作用,一般可自行排出,耵聍分泌过多、排出受阻或外耳道进水等可导致耵聍栓塞,出现听力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耵聍(耳屎)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耵聍腺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耵聍腺是一种特殊的汗腺,位于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内。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耵聍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可自行排出。
一般情况下,耵聍会随着头部的运动和下颌关节的活动而自行脱落并排出体外,不需要特别清理。但有些人的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就会在耳道内形成耵聍栓塞,从而影响听力。
耵聍栓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耵聍分泌过多:如果外耳道炎、湿疹、银屑病等疾病导致外耳道皮肤瘙痒,患者频繁用手搔抓或用棉签等工具挖耳,就会刺激耵聍腺分泌更多的耵聍。
耵聍排出受阻:外耳道狭窄、外耳道畸形、外耳道肿瘤等疾病,或耵聍过硬、过大,都会导致耵聍无法正常排出。
其他原因:游泳、洗澡时外耳道进水,耵聍被泡胀后也会堵塞外耳道。此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降压药等,也可能导致耵聍分泌过多。
耵聍栓塞会导致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引发外耳道炎、中耳炎等并发症。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有耵聍栓塞,应尽快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先用耵聍钩或耵聍夹将小块的耵聍取出,如果耵聍栓塞比较严重,无法直接取出,医生可能会先使用5%碳酸氢钠溶液滴耳,每天3-4次,每次滴3-5分钟,使耵聍软化,然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外耳道,将耵聍冲出。
需要注意的是,耵聍栓塞的处理方法因人而异,具体治疗方案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外耳道干燥、清洁,避免用手或棉签等工具挖耳,避免外耳道进水。如果患有外耳道炎、湿疹等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