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周围性三类,病因复杂,诊断主要依靠甲状腺功能检查,治疗方法主要是替代治疗,预防需注意碘的摄入、避免使用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等。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按其病因分为原发性甲减,继发性甲减及周围性甲减三类。
病因:
原发性甲减:由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引起的甲减,占全部甲减的90%以上,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可分为:
甲状腺性甲减:包括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药物性甲减、放射性碘治疗后等。
下丘脑性甲减:各种原因导致的下丘脑病变引起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减少,继之引起促甲状腺激素(TSH)减少,继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减少。
垂体性甲减:各种原因导致的垂体病变引起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继而引起甲状腺激素减少。
继发性甲减:因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引起的甲减,占全部甲减的5%以下。
周围性甲减:又称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由于甲状腺激素在外周组织发挥作用缺陷所致。
症状:
代谢率减低:轻者由于症状不典型,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典型的表现有畏寒、乏力、手足肿胀感、嗜睡、记忆力减退、少汗、关节疼痛、体重增加、便秘、女性月经紊乱,或者月经过多、不孕等。
黏液性水肿昏迷:是甲减病情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在冬季寒冷时,常因感染、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中断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使用镇静药、麻醉药、降糖药等诱发。临床表现为嗜睡、低体温(<35℃)、呼吸徐缓、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四肢肌力松弛、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昏迷、休克、肾功能不全危及生命。
诊断:
甲状腺功能检查: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甲状腺激素(TT4、FT4)降低,提示原发性甲减。血清TSH降低,TT4、FT4升高,提示中枢性甲减。
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
影像学检查:甲状腺B超、CT或MRI等检查可帮助了解甲状腺的形态、大小、有无结节等。
治疗:
替代治疗:左甲状腺素钠(L-T4)是治疗甲减的主要药物,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至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病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桥本甲状腺炎引起的甲减,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危害:
影响代谢:甲减可导致代谢率降低,使患者出现畏寒、乏力、便秘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影响心血管系统:甲减可导致血脂升高、血压升高、心脏扩大、心包积液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影响智力和生长发育:儿童甲减可导致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等。
影响生殖系统:女性甲减可导致月经紊乱、不孕等,男性甲减可导致性欲减退、阳痿等。
预防:
积极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可预防甲减的发生。
避免碘缺乏或碘过量: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碘缺乏或碘过量均可导致甲状腺疾病。
避免使用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如锂剂、磺胺类药、对氨基水杨酸等,可预防甲减的发生。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颈部放疗史等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信息:甲减是一种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疾病,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周围性三类。其病因复杂,症状多样,诊断主要依靠甲状腺功能检查。治疗方法主要是替代治疗,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甲减可导致多种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预防甲减的发生需要注意碘的摄入、避免使用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积极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