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治疗药物包括甲硝唑、四环素族药物、青霉素等,使用时需注意药物副作用、使用禁忌等。
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破坏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它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以下是一些治疗牙周炎的药物:
1.甲硝唑:对大多数厌氧菌具强大抗菌作用。适用于治疗肠道和肠外阿米巴病(如阿米巴肝脓肿、胸膜阿米巴病等)。还可用于治疗阴道滴虫病、小袋虫病和皮肤利什曼病、麦地那龙线虫感染等。目前也广泛用于厌氧菌感染的治疗。
2.四环素族药物: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四环素族药物可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的A位置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在该位置上的联结,从而抑制肽链的增长和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3.青霉素: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内试验,以防过敏。
4.大环内酯类:第一代主要代表药物有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第二代主要代表药物有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
5.头孢菌素类:从头孢菌素C发展到第七代,其抗菌谱逐渐扩大,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逐渐减弱,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逐渐加强。
6.硝基咪唑类:对大多数厌氧菌具强大抗菌作用。包括甲硝唑、替硝唑、塞克硝唑。硝基咪唑类的硝基,在无氧条件下,还原成氨基,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硝基,从而显示抗菌活性。
7.喹诺酮类: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代表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其中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具有高度抗菌活性。
8.磺胺类:磺胺类药为广谱抑菌剂。通过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而发挥抑菌作用。磺胺类药对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磺胺嘧啶和磺胺甲恶唑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抑制作用,称为磺胺类药中的“增效磺胺”。
9.其他:包括碘制剂、氯己定等。碘制剂具有杀菌作用,可用于牙周炎的辅助治疗。氯己定又名洗必泰,是双胍类化合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长期使用,以免引起口腔菌群失调。
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使用频率。
2.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过敏、胃肠道反应等。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3.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以免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或增加副作用的发生风险。
4.在使用药物期间,应注意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如刷牙、使用牙线等。
5.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物,应告知医生,以免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6.定期复查,以便医生根据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治疗牙周炎的药物种类繁多,使用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功效、作用、使用禁忌、使用方法和识别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在使用药物期间,应注意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