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型感冒,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益气解表,包括药物治疗(参苏饮)、饮食调理(黄芪粥、山药苡仁粥)、中医适宜技术(艾灸、按摩)和生活调摄(注意保暖、适当锻炼、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
对于气虚型感冒,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益气解表,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1.药物治疗:
代表方剂:参苏饮。
药物组成: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壳、桔梗、陈皮、炙甘草。
功能主治:益气解表,理气化痰。用于身体虚弱,感受风寒所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乏力气短。
2.饮食调理:
黄芪粥:黄芪15克,大米50克。将黄芪洗净切片,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2剂,连续3~5天。可补气升阳,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型感冒。
山药苡仁粥:山药50克,薏苡仁30克,大米100克。将山药、薏苡仁、大米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2剂,连续3~5天。可健脾益气,适用于气虚型感冒。
3.中医适宜技术:
艾灸:取大椎、风门、肺俞、足三里等穴位,将艾条点燃后,放在穴位上方,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以皮肤微红为度,每次灸10~15分钟,每天1~2次。可温阳散寒,适用于气虚型感冒。
按摩:取风池、风门、肺俞、足三里等穴位,用手指按摩这些穴位,以局部酸胀为度,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1~2次。可疏风解表,适用于气虚型感冒。
4.生活调摄:
注意保暖:气虚型感冒患者的体质较弱,容易感受外邪,因此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要及时增添衣物,避免着凉。
适当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感冒。气虚型感冒患者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心情舒畅:心情舒畅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冒。气虚型感冒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避免劳累:气虚型感冒患者的体质较弱,过度劳累会加重病情,因此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需要注意的是,气虚型感冒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同时,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