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排卵性月经是一种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还可能会导致贫血和不孕,其主要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卵巢病变等引起,治疗方法主要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
无排卵性月经是一种妇科疾病,指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以致卵巢中虽有卵泡发育但不排卵,也没有孕激素分泌,当子宫内膜受单一雌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拮抗,可发生雌激素突破性出血,此时子宫内膜多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性改变。
无排卵性月经的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持续2周以上,不容易自己停止。还可能会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心慌、气急等症状,影响身体健康。此外,无排卵性月经还可能会导致不孕,因为没有排卵,就无法受孕。
引起无排卵性月经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剧烈运动、环境改变等因素,导致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减少,进而导致卵巢不排卵。
卵巢病变: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性肿瘤等,都会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导致不排卵。
其他因素:如全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胰岛素抵抗等,也可能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无排卵性月经。
治疗无排卵性月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加强营养,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使用孕激素、雌激素、促排卵药物等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如果是卵巢病变引起的无排卵性月经,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如中医治疗、物理治疗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无排卵性月经的症状。
总之,无排卵性月经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如果出现月经紊乱、经期延长、出血量多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紧张、焦虑等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无排卵性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