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后,家长应注意观察病情、做好隔离、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调整饮食、保证休息,并根据医嘱合理用药。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那么,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家长应该如何护理呢?
1.密切观察病情
(1)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呼吸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2)观察皮疹的变化,注意是否有新的皮疹出现,以及皮疹是否破溃、感染等。
(3)如果孩子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抽搐等症状,可能是手足口病的重症表现,应立即就医。
2.注意隔离
(1)孩子应居家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免交叉感染。
(2)家长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儿的分泌物、粪便等。
(3)患儿使用的玩具、餐具等应进行消毒,如煮沸、暴晒等。
3.口腔护理
(1)保持口腔清洁,饭后用温水漱口。
(2)口腔溃疡疼痛明显时,可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等缓解疼痛。
(3)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口腔疼痛。
4.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物,避免搔抓皮疹,以免感染。
(2)皮疹破溃时,可涂抹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
(3)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摩擦皮疹。
5.饮食护理
(1)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果汁等。
(2)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3)多喝水,以保持口腔湿润。
6.注意休息
(1)患儿应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7.就医指导
(1)如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2)遵医嘱使用药物,如退烧药、抗病毒药等。
(3)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一般预后良好,多数患儿可在1-2周内自愈。但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脑炎、心肌炎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做好个人卫生和家庭护理,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