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包括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卵巢问题、器质病变或药物、肥胖、压力、贪凉、电磁波和便秘等,其症状主要有经期提前、经期延迟、经期延长、月经失调、月经中期出血、痛经、闭经和经量异常等。出现月经不调应及时就医,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月经不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出现异常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主要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不稳定或是有缺陷,即月经病。
2.卵巢问题引起:育龄期女性月经不调一般多是因为卵巢黄体功能不好,常表现为有周期,但是周期缩短,或者月经出血比较多。
3.器质病变或药物等引起: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肿瘤及发育异常、营养不良;颅内疾患;其他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糖尿病、席汉氏病等;肝脏疾患;血液疾患等。使用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内分泌制剂或采取宫内节育器避孕者均可能发生月经不调。某些职业如长跑运动员容易出现闭经。此外,某些妊娠期异常出血也往往被误认为是月经不调。
4.肥胖引起:肥胖是由于摄人的热量多于人体所消耗的热量引起的,女性长期肥胖的结果将导致机体内分泌与新陈代谢失常而引起月经失调、月经稀发、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医学临床中时常会见到肥胖病人,月经稀发甚至闭经,婚后伴有不孕。
5.压力引起:正值生育年龄的女性,如果长期处于压力下,会抑制脑下垂体的功能,使卵巢不再分泌女性荷尔蒙及不排卵,月经就会开始紊乱。同样,长期的心情压抑、生闷气或情绪不佳,也会影响到月经。
6.贪凉引起:女性经期受寒,会使盆腔内的血管收缩,导致卵巢功能紊乱,可引起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
7.电磁波引起:各种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均会产生不同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长期作用于人体会对女性的内分泌和生殖机能产生坏影响,导致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
8.便秘引起:便秘可能会引起女性月经紊乱。直肠内大便过度充盈后,子宫颈会被向前推移,子宫体则向后倾斜。如果长时间反复发生子宫后倾,阔韧带内的静脉就会受压而不畅通,子宫壁会发生充血,并失去弹性。若子宫长久保持在后倾位置,就会发生腰痛、月经紊乱。
月经不调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经期提前:月经提前指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属于排卵型功血基础体温双相,卵泡期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或体温上升不足0.5℃。
2.经期延迟: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有排卵者,基础体温双相,但卵泡期长,高温相偏低;无排卵者,基础体温单相。
3.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有炎症者平时小腹疼痛,经期加重,平时白带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稠、有味。黄体萎缩不全者同时伴有月经量多;子宫内膜修复延长者在正常月经期后,仍有少量持续性阴道出血。
4.月经失调: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提前或延迟,周期或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
5.月经中期出血:又称经间期出血、排卵性出血。指两次规律正常的月经周期中间出现的出血,是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出现部分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有规律性的阴道出血,出血量少,有的仅为咖啡色分泌物,一般2~3天可自行停止,最长7天。
6.痛经:痛经是指女性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7.闭经:闭经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通常将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凡年过18岁仍未行经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在月经初潮以后,正常绝经以前的任何时间内(妊娠或哺乳期除外),月经闭止超过6个月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8.经量异常:女性月经量的多少因人而异,一般是20~100毫升。一般每天换3~5次卫生巾或纸,就算是正常。如果经血量过多,换一次卫生巾或纸很快就又湿透,甚至经血顺腿往下淌,这就不正常了。经血过多,可能是精神过度紧张、环境改变、营养不良以及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的功能性子宫出血。经血长期过多会引起贫血,应查明原因,进行治疗。
如果出现月经不调,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寒冷刺激等,注意饮食营养,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缓解月经不调的症状。
总之,月经不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如果出现月经不调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寒冷刺激等,注意饮食营养,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缓解月经不调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