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用白蛋白有一定危险,需权衡利弊并严格掌握适应证,同时密切观察患儿情况。
新生儿黄疸用白蛋白有一定的危险。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胆红素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后,会导致胆红素脑病,遗留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白蛋白可以与胆红素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使用白蛋白来治疗新生儿黄疸。
然而,使用白蛋白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首先,白蛋白是血液制品,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如发热、寒战、皮疹等。其次,白蛋白的价格比较昂贵,增加了医疗费用。此外,如果输注速度过快,还可能会引起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因此,在使用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黄疸时,需要权衡利弊,严格掌握适应证。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如胆红素水平、白蛋白水平、有无其他并发症等,来决定是否使用白蛋白以及使用的剂量和速度。同时,在使用白蛋白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总之,新生儿黄疸用白蛋白有一定的危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家长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配合医生,注意观察患儿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