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时,可能会引发胆红素脑病,其可发生于新生儿期或之后的任何年龄,主要表现为嗜睡、抽搐等,严重可致智力、运动、听力等障碍。
一般来说,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时,就有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是指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大脑基底节、视丘下核、苍白球等部位沉积,从而导致脑损伤。胆红素脑病可发生在新生儿期,也可发生在新生儿期之后的任何年龄,但以新生儿期更为常见。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警告期:表现为嗜睡、反应低下、吮吸无力、拥抱反射减弱等。
2.痉挛期: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发热等症状。
3.恢复期:通常在抽搐停止后,逐渐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智力障碍、运动障碍、听力障碍等后遗症。
需要注意的是,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与胆红素的水平和持续时间有关。对于胆红素水平较高的新生儿,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风险。治疗方法包括光照治疗、药物治疗等。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早产、低体重儿、溶血病患儿等,需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胆红素脑病。
总之,胆红素脑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重视。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家长和医生都应该密切关注胆红素水平,及时进行治疗,以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