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即可明确诊断为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
根据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可以明确诊断。具体分析:
1.临床表现:好发于青年或中年,男性多于女性。通常在夏季发病,春秋季节易复发。好发于四肢伸侧,尤其是小腿伸侧,也可累及躯干、颈部、头皮、臀部、上肢等部位。皮损为对称性分布的红斑、丘疹、水疱、脓疱,可融合成斑块,表面覆有鳞屑或结痂。自觉瘙痒或烧灼感。病程慢性,可反复发作。
2.组织病理改变:表皮内或表皮下可见多数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微脓肿。毛囊角栓,角化不全。真皮乳头内扩张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总IgE升高,过敏原检测阳性。
4.诊断标准:
好发于青年或中年,夏季发病,春秋季节易复发。
好发于四肢伸侧,尤其是小腿伸侧,也可累及躯干、颈部、头皮、臀部、上肢等部位。
对称性分布的红斑、丘疹、水疱、脓疱,可融合成斑块,表面覆有鳞屑或结痂。
自觉瘙痒或烧灼感。
病程慢性,可反复发作。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
血清总IgE升高,过敏原检测阳性。
组织病理检查符合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的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寻常型银屑病、二期梅毒疹、毛发红糠疹、脓疱疮等。
总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以避免误诊和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