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共分5期,1期为肾储备功能下降期,2、3期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和失代偿期,4期为肾衰竭期,5期为尿毒症期。
根据慢性肾脏病(CKD)的病因、病情发展和预后等,将肾衰分为5期,具体分析:
1.第1期:肾储备功能下降期。此期患者的肾功能虽然正常,但已出现肾损伤的相关指标,如尿微量白蛋白(mALB)增加、肾小球滤过率(GFR)轻度下降等。
2.第2期: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此期患者的GFR下降至60~89ml/min,但仍高于正常,血肌酐(Scr)正常。
3.第3期:肾功能失代偿期。此期患者的GFR下降至30~59ml/min,Scr升高至133~177μmol/L。
4.第4期:肾衰竭期。此期患者的GFR下降至15~29ml/min,Scr升高至186~442μmol/L。
5.第5期:尿毒症期。此期患者的GFR小于15ml/min,Scr大于442μmol/L,常伴有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贫血等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肾衰的分期是基于Scr水平和GFR的变化,但Scr水平并不能完全反映肾功能的损伤程度。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肾衰时,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如尿蛋白定量、肾脏超声等,以全面评估肾功能。
此外,对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肾衰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在治疗肾衰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饮食、休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等,以保护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