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炎主要与链球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有关,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导致炎症反应和肾小球损伤,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肾小管损伤。
急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有关,具体分析:
1.感染:常见的感染包括链球菌感染后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脓疱疮)等。
2.免疫反应:感染后,人体会产生免疫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这些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的毛细血管袢和系膜区,激活补体,导致炎症反应和肾小球损伤。
3.炎症反应:炎症反应会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扩张、内皮细胞肿胀、系膜细胞增生和基质增多,进而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4.内皮损伤:免疫复合物还可以损伤肾小球内皮细胞,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蛋白和红细胞漏出,加重病情。
5.肾小管损伤: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肾小管损伤,导致重吸收功能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肾炎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链球菌感染后。对于感染后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血常规、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补体C3等,以明确诊断。
在治疗方面,主要包括休息、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对于有明显水肿和高血压的患者,应给予利尿、降压等治疗。此外,还应注意饮食和水的摄入,避免劳累和感染。
总之,急性肾炎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肾炎,影响肾脏功能。因此,对于感染后的患者,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就医,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