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护理的操作流程包括评估、准备、操作和评价四个步骤。
口腔护理操作流程包括评估、准备、操作和评价四个步骤。
1.评估:
了解患者的口腔状况,包括有无口腔溃疡、感染、出血等。
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口腔清洁习惯等。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配合程度等。
2.准备:
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备治疗碗2个、弯止血钳、镊子、压舌板、干棉球、纱布、开口器、舌钳、石蜡油、棉签、漱口杯、吸水管、手电筒、治疗巾、必要时备开口器。根据患者情况准备口腔护理液,如生理盐水、呋喃西林溶液、复方硼酸溶液、1%~3%过氧化氢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等。
环境准备:清洁、安静。
3.操作:
协助患者侧卧或仰卧,头偏向一侧,治疗巾围于颈部。
湿润口唇,观察口腔黏膜情况。
协助患者用漱口液漱口。
用压舌板轻轻撑开颊部,依次清洁牙齿的颊侧、舌侧、咬合面,再清洁上颚及硬腭部。
如有口腔溃疡,可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清洁口腔后,协助患者漱口,擦净口角。
口唇干裂者可涂石蜡油。
4.评价:
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无恶心、呕吐等。
操作结束后,询问患者的感受,评估口腔清洁效果。
整理用物,洗手。
特殊人群的口腔护理:
1.昏迷患者:操作时需注意保护患者的舌头,防止被咬伤。开口器应从臼齿处放入。
2.牙关紧闭者:可使用开口器或舌钳协助张口,但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3.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口腔护理时,应注意防止导管脱落。棉球不宜过湿,以免误吸。
4.老年人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协助其取舒适卧位,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牵拉口腔黏膜。
口腔护理的目的是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以促进患者的舒适感和食欲。护士在进行口腔护理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