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分为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其临床表现多样,可有发热、寒战等,治疗包括抗感染、支持治疗等。
败血症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和代谢产物,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根据引起败血症的疾病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1.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
2.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
3.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霉等。
4.其他:如布鲁菌病、螺旋体感染等。
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重不一,常见的有以下症状:
1.发热:是败血症最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高热或低热。
2.寒战:突然发冷,四肢厥冷,口唇和指甲发紫。
3.头痛、肌肉关节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尤以腓肠肌和腰骶部明显。
4.皮肤黏膜出血:皮肤出现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便血、血尿等。
5.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6.感染性休克: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少尿或无尿等。
败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2.支持治疗:包括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等。
3.对症治疗:如退热、止痛、抗休克等。
4.并发症治疗:如并发脑膜炎、心内膜炎等,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因此,一旦怀疑败血症,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者、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者等,应注意预防感染,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