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P(脑钠肽)的正常值会因检查方法不同而有所不同,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情况下,BNP(脑钠肽)的正常值为男性17.2-24.4pmol/L,女性28.3-37.5pmol/L;进行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时,男性50岁以下的正常值为<9.9pmol/L,50-65岁时,正常值为<22.9pmol/L;女性50岁以下时,正常值是<18.3pmol/L,50-65岁时,正常值为<26.2pmol/L。NT-proBNP即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其没有设置正常范围,一般认为300pg/ml属于截断值。BNP和NT-proBNP的临床意义包括诊断心力衰竭以及评估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与预后、进行心脏手术后风险评估和监测等。
一.正常值
1.BNPBNP是一种由心脏左心室、心房及肺部等部位分泌的激素,主要在心脏受到压力或应激时释放,成人血清BNP水平进行不同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可能略有不同。比如,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时,正常值应为17.2-24.4pmol/L,女性28.3-37.5pmol/L。而如果进行放射免疫测定法,正常值是男性50岁以下时应<9.9pmol/L,50-65岁时应<22.9pmol/L;女性50岁以下时,应<18.3pmol/L;50-65岁时应<26.2pmol/L。
2.NT-proBNPNT-proBNP是BNP的前体分子,不具备生物活性,但与BNP一样,在心脏压力增大时被释放,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是检测心脏疾病的常用标志物。值得注意的是,NT-proBNP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正常范围,而是采用了一个特定的截断值—300pg/ml,来辅助判断心力衰竭的可能性。无论患者的年龄如何,只要NT-proBNP水平低于300pg/ml,即可初步排除心力衰竭的可能性。
二.临床意义
1.诊断心力衰竭BNP和NT-proBNP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当心脏出现机械负荷过重、心室扩张或心肌损伤时,BNP和NT-proBNP会迅速升高。因此,在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这两者能够显著提示心脏的代偿功能不全。
2.评估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与预后研究表明,BNP和NT-proBNP水平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脏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较高的BNP或NT-proBNP水平通常与较差的心脏功能、较高的住院风险、及较差的长期预后相关,因此,它们可以作为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监测的关键指标,帮助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进行心脏手术后风险评估和监测术前BNP或NT-proBNP水平升高通常与术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此外,术后这些标志物的变化(如下降趋势)可以反映心脏功能的恢复情况,帮助判断患者的恢复进程并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除此之外,BNP和NT-proBNP水平的升高不仅可以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还可以帮助鉴别其他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的疾病,如肺栓塞、肺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