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的发生通常与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因素、感染因素等有关,通常可以通过观察大便状态、自我症状感知、注意便血情况、肛门视诊、指诊等方法判断是不是痔疮。
1.观察大便状态
如果患者在排大便时感觉排便困难,且大便比较干燥或存在硬结,存在痔疮的可能性较大。
2.自我症状感知
如果患有痔疮,患者会经常感到肛门部位有异物感、坠胀感,尤其在久坐、久站或排便后更为明显。如果患者日常出现此类症状,应警惕痔疮的可能性。
3.注意便血情况
如果患者在排便后发现马桶内有鲜血,或卫生纸上有血迹,或者血液不与大便混合,多呈点滴状或喷射状,但并不伴随疼痛感,说明患有痔疮的可能性较高。
4.肛门视诊
由专业医生进行视诊,通过肉眼观察肛门周围,如果患者局部存在异常凸起、红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考虑是痔疮的概率较高。
5.指诊
医生用手指插入肛门内,通过触摸来检查直肠和肛管,如果发现局部出现柔软的膨出物或者赘生物,则说明是痔疮。
如果患者担心自己患有痔疮,可以到正规医院的肛肠科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痔疮患者日常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久蹲、久坐,以免增加腹压,加重痔疮症状。其次,每天可以饮用2000ml左右的温水,有助于保持大便柔软,避免便秘,对防止痔疮加重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