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胸椎压缩性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且严重的脊柱损伤,损伤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选择、康复与预后如下:
1.损伤机制
通常是由于高处坠落、重物砸伤、车祸等强大暴力导致。这些外力直接作用于胸椎,使其受到过度的压缩力而发生骨折。
2.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会出现胸背部疼痛,疼痛程度往往较为剧烈,可在活动、咳嗽、深呼吸时加重。还可能伴有脊柱畸形、活动受限等表现。严重时可影响神经功能,导致下肢感觉、运动障碍等。
3.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X线可初步判断骨折情况,但对于细微骨折可能显示不清;CT能更清楚地显示骨折的细节和程度;MRI则对判断脊髓是否受损及损伤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4.治疗选择
轻度的压缩性骨折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佩戴支具、药物治疗等。而严重的骨折,尤其是伴有神经损伤、脊柱不稳定等情况时,常需要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正常序列。
5.康复与预后
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康复都至关重要。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包括腰背肌锻炼等。预后与骨折的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和有效性等因素密切相关。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慢性疼痛、脊柱畸形等后遗症。
12胸椎压缩性骨折不容忽视,一旦发生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以促进康复并尽量减少后遗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