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可能与外伤、高空坠落、交通事故、衰老、缺钙等因素引起。
1.外伤
当人体受到强烈的外力冲击,如跌倒、撞击等,脊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压力超过椎体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发生压缩性骨折。外伤导致的骨折往往比较严重,可能伴随神经和脊髓的损伤。
2.高空坠落
高空坠落时,人体与地面或其他硬物发生剧烈碰撞,脊柱作为身体的支撑结构,会首先受到冲击。导致椎体受到巨大的压缩力,从而发生压缩性骨折。
3.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中,车辆之间的碰撞或车辆与固定物体的碰撞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通过车身传递给乘客,导致脊柱受到严重的挤压。特别是当乘客未系安全带或安全气囊未正常工作时,脊柱受到的冲击更为严重,容易发生压缩性骨折。
4.衰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骼系统逐渐退化。椎间盘可能会变薄、变脆,失去弹性。同时,骨质疏松现象逐渐加重,骨密度降低,骨骼强度减弱。以上因素使得老年人在受到轻微外力作用时也容易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
5.缺钙
当人体缺钙时,骨骼的矿化过程受到影响,骨密度降低,骨骼变得脆弱易碎。在此种情况下,即使受到正常的生理压力或轻微的外力作用,椎体也容易发生压缩性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可通过注意休息、调整饮食、局部降温、服用药物、外科手术等方式治疗,解释如下:
1.注意休息
让患者卧床休息,避免脊柱受力,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卧床休息的时间一般较长,可能需要1.5-2个月左右,甚至更久,具体时间需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而定。
2.调整饮食
多补充高蛋白和高钙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鸡肉等,有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和身体的恢复。
3.局部降温
对于骨折部位出血引起的发热,患者可以取物理降温的方式,如使用毛巾蘸温水擦拭身体、冰袋冷敷、贴冷敷贴等,以降低体温。
4.服用药物
若局部出现明显的疼痛现象,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吲哚美辛缓释片、尼美舒利分散片、布洛芬缓释胶囊、萘普生缓释片等药物减轻疼痛。
5.外科手术
还可通过椎体成形术、截骨减压内固定手术、骨水泥填充术等手术控制病情发展。
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康复。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