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打疫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局部反应、全身反应以及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
1、局部反应
局部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疼痛等。这是因为疫苗成分刺激局部组织引起的免疫反应,通常在接种后的数天内逐渐出现并自行缓解。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适当热敷以促进消肿,但要注意避免烫伤。
2、全身反应
全身反应可能有发热、乏力、烦躁、食欲不振等。这是身体对疫苗产生的全身性免疫应答。低热和轻微不适可通过多喝水、多休息来缓解,若发热较高或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
3、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
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虽然发生率极低,但仍需警惕。如过敏性休克,会在接种后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危急症状,需立即进行抢救。还有可能发生神经系统异常等情况,这就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以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
家长应密切观察婴儿的状态,若出现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障婴儿的健康和安全。同时,要认识到疫苗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不能因担心不良反应而拒绝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