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手脱皮可能与湿度变化、洗手频繁、花粉过敏、汗疱疹、手癣等原因有关,可以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治疗。
1.湿度变化
春天是冬夏交替的过渡季节,空气湿度逐渐回升但尚不稳定,这种湿度的快速变化容易导致手部皮肤水分流失加快,角质层干燥,进而引发脱皮现象。
可在家中使用加湿器或除湿机,根据室内湿度调整,保持空气湿度在适宜范围内(约40%-60%)。其次,可选择含有甘油、透明质酸等保湿成分的手霜频繁涂抹以锁住水分。
2.洗手频繁
春季细菌病毒活跃,为了保持卫生会增加洗手次数,尤其是使用含酒精的手部消毒剂,这会进一步剥夺手部皮肤的自然油脂,破坏皮肤屏障,导致脱皮。
在确认手部干净且无直接污染风险时,可减少洗手次数,如果需要洗手,尽量避免使用含酒精或强碱性成分的洗手液。洗手后立即涂抹护手霜,补充手部皮肤所需油脂。
3.花粉过敏
春天是花粉传播的高峰期,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容易出现手部皮肤红肿、瘙痒,随后可能伴随脱皮症状,这是因为过敏反应导致皮肤屏障受损,水分流失加剧所致。
外出时佩戴手套,减少与花粉的直接接触,如果症状严重,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具有抗过敏作用的药物治疗,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苯海拉明等。
4.汗疱疹
春季气温回升,手部易出汗,部分人群可能因此患上汗疱疹,初期表现为手部出现小水疱,随后水疱干涸,形成脱皮现象,常伴有瘙痒感。
使用吸汗性好的手套或纸巾及时擦去手部汗液,避免持续刺激。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地奈德乳膏、炉甘石洗剂、他克莫司软膏等药物治疗,可以起到收敛、止痒、减轻炎症反应等作用。
5.手癣
春季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手癣(手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也会上升,手癣不仅会导致手部皮肤脱皮,还可能伴有红斑、水疱、瘙痒等症状。
定期清洁手部,避免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减少真菌滋生环境。建议可遵医嘱使用酮康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伊曲康唑胶囊等药物治疗,可以起到抗真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