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震颤是指用手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细微的震动,类似猫喘样感觉,又称“猫喘”。
心脏震颤的产生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血流异常,如存在血流加速、血流通过狭窄的瓣膜口或异常通道等情况。当血流速度增快且形成涡流时,可使瓣膜、心壁或血管壁产生振动,从而形成震颤。例如,在二尖瓣狭窄时,由于左心房血液流经狭窄的二尖瓣进入左心室受阻,导致血流速度加快,可在心尖部触及震颤。
二是瓣膜病变,瓣膜的器质性病变,如瓣膜狭窄、关闭不全、脱垂等,可使瓣膜在启闭过程中出现异常振动,进而产生震颤。例如,主动脉瓣狭窄时,主动脉瓣在收缩期开放受限,可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触及震颤。
三是心脏结构异常,如存在间隔缺损等异常通道,血液流经时会产生异常的湍流和振动,导致震颤的出现。例如,室间隔缺损时,由于左、右心室之间存在异常通道,血液在收缩期从左心室经缺损处流入右心室,可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触及震颤。
心脏震颤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体征,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的心脏疾病。一旦发现心脏震颤,应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心脏疾病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