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分离即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1.发病原因
孕妇血管病变,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等,是胎盘早剥的主要原因;机械性因素,如腹部受撞击、挤压,或行外倒转术等;宫腔内压力骤减,如胎膜早破、双胎妊娠分娩时第一胎娩出过快等;其他因素包括高龄多产、胎盘早剥病史、吸烟、滥用毒品等。
2.临床表现
阴道流血、腹痛,常为突发性持续性腹痛,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此外,还可能伴有子宫张力增高和子宫压痛,尤其以胎盘剥离处最明显。
3.对母儿的影响
对孕妇而言,可能导致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对胎儿而言,可引起胎儿窘迫、胎儿死亡、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后果。
4.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结合超声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超声检查可协助了解胎盘的位置、胎盘后有无血肿形成等。
5.治疗措施
需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孕周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病情较轻、孕周较小的孕妇,可在密切监护下期待治疗;病情严重者,应及时终止妊娠,包括剖宫产和经阴道分娩等方式。同时,要积极处理并发症,如纠正休克、防治凝血功能障碍等。
总之,胎盘分离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对母儿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孕妇在孕期应重视产检,积极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不良后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