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可以从冲动形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离子通道异常、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等方面介绍。
1.冲动形成异常
心脏的起搏细胞(窦房结细胞)具有自律性,能够自动产生电冲动并传导至整个心脏。自律性异常可能导致心脏节律的异常,如窦房结功能障碍或异位起搏点的出现。某些情况下,心肌细胞可能发生异常的触发活动,导致提前的电冲动发放,从而引起心律失常。
2.冲动传导异常
心脏的传导系统(包括房室结、希氏束等)可能出现传导阻滞,导致电冲动传导速度减慢或中断,从而引起心律失常。
3.离子通道异常
钠通道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钠离子内流减少或失活延迟。钾通道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如钾离子外流减少或延迟。钙通道的功能异常也可能参与心律失常的发生。
4.自主神经调节失衡
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对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