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有一些特殊生理状态,包括生理性黄疸、生理性体重下降、乳腺肿大、“马牙”和“螳螂嘴”、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等。
1.生理性黄疸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4~6天达到高峰,足月儿在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3~4周。这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一般情况良好,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密切监测黄疸变化,以防胆红素过高引起胆红素脑病。
2.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出生后第1周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丢失及排出胎便等,体重可暂时下降,一般在7~10天后恢复到出生时体重,10~14天体重开始增加。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无需过度担忧,应保证新生儿合理喂养。
3.乳腺肿大
男女新生儿出生后4~7天均可有乳腺增大,如蚕豆或核桃大小,2~3周自然消退。这是由于母体雌激素影响所致,切勿挤压,以免引起感染。
4.“马牙”和“螳螂嘴”
在新生儿口腔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黄白色、米粒大小的小颗粒,俗称“马牙”;在口腔两侧颊部各有一隆起的脂肪垫,称为“螳螂嘴”。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结构,会自然消失,不可用针挑破或用布擦,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导致感染。
5.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
新生儿出生后1~2天内,在头部、躯干及四肢常出现大小不等的多形性红斑,几天后自然消失;新生儿鼻尖、鼻翼及颊部还可见针尖大小的黄白色皮疹,称为粟粒疹,这也是正常现象,无需特殊处理。
总之,了解新生儿的这些特殊生理状态非常重要,能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和应对,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