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检查从确认怀孕开始,并贯穿整个孕期,直至分娩。孕早期、孕中期以及孕晚期的检查有所差异。
1.孕早期(1-12周)
确认怀孕后,应进行初次产前检查,包括全面体检、妇科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乙肝、艾滋、梅毒等筛查。孕6-8周时,可通过B超检查确认胚胎数目和胎心搏动情况。孕11-13周+6天时,进行NT检查(颈项透明层厚度),评估胎儿唐氏综合征风险。
2.孕中期(13-27周)
孕15-20周时,进行唐氏筛查,评估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孕20-24周时,进行系统性超声筛查(大排畸),详细检查胎儿各器官发育情况。到孕24-28周时,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糖耐量试验)。此阶段还可能包括其他血液检查、营养咨询和疫苗接种等。
3.孕晚期(28周以后)
此阶段需每2周进行一次产前检查,包括体重、血压、宫高、腹围、胎位、胎心监测等。在孕32周左右,进行B超检查,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情况。36周后,每周可以进行一次产前检查,加强胎心监测,确保母婴安全。根据需要,可能还会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复查。
以上仅为一般性建议,具体检查时间和项目可能因个体差异、医生建议和当地医疗条件而有所不同。因此,最好在确认怀孕后,尽早前往正规医院建档并进行产前咨询,以确保获得最准确的检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