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主要包括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胃癌、胃息肉、胃黏膜脱垂等。
1、胃炎
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应激、酗酒等。主要症状有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2、胃溃疡
胃溃疡是胃黏膜的溃疡性病变,主要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也与黏膜屏障被破坏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胃酸和胃蛋白酶、吸烟、应激、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导致胃溃疡的发生。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呈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多于进食后疼痛加重。
3、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的发病机制相似,但好发于十二指肠球部。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呈饥饿痛或夜间痛,进食后缓解。
4、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烧心、反流等症状。病因包括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清除作用降低、胃排空延迟、食管黏膜屏障破坏等。主要症状有烧心、反流、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
5、胃癌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上腹痛、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贫血等症状。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
6、胃息肉
胃息肉是胃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通常是良性的,但也有恶变的可能。胃息肉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大多数胃息肉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胃镜检查或其他检查中发现。少数胃息肉患者可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
7、胃黏膜脱垂
胃黏膜脱垂是指胃黏膜部分或全部脱出于胃腔外。主要病因是胃的正常解剖结构异常,如胃窦部黏膜皱襞粗大、冗长,胃窦蠕动增强等。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
如果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应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促进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