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防治的误区有凭感觉用药、不愿意过早服药、血压降得越快越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不关注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忽视继发性高血压、自行增减降压药物剂量等。
1.凭感觉用药
有些患者根据自身的感觉来增减降压药,当感觉症状减轻或消失时就自行停药,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即使没有症状,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仍然存在。因此,降压治疗应遵循医嘱,不能凭感觉用药。
2.不愿意过早服药
很多患者认为,一旦开始服用降压药,就需要终身服药,因此不愿意过早服药。其实,早期控制血压可以减少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如果等到出现了心、脑、肾等并发症才开始治疗,已经为时已晚。
3.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一般来说,除了高血压急症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能求之过急。因为血压下降过快可能会导致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甚至诱发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如果血压过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以达到平稳降压的目的。
4.单纯依靠药物治疗
高血压的治疗需要综合管理,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除了服用降压药外,还需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这些措施可以协同降压,提高降压效果,减少降压药物的用量。
5.不关注降压药物副作用
任何药物都可能有副作用,但大多数降压药物的副作用是轻微的,而且是可以耐受的。如果患者在服用降压药过程中出现了不适症状,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应定期复查,监测血压和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的副作用。
6.忽视继发性高血压
除了原发性高血压外,还有一些疾病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如果能找到并去除这些病因,血压可能会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因此,对于原因不明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全面的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
7.自行增减降压药物剂量
有些患者认为自己对药物比较了解,会根据血压的高低自行增减降压药物的剂量。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降压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果自行增减剂量可能会导致血压波动过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血压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改善生活方式,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积极控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家庭成员也应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