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次拉大便出血可能是由于痔疮、急性胃肠炎、结肠息肉等原因导致,应根据具体原因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1.痔疮
当孩子的痔疮异常增大后,表面血管也会随之扩张,在粪便的反复刺激下痔疮表面黏膜和血管便会发生破裂出血,若痔疮较严重,一般会出现出血的情况。
家长平时应督促孩子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排便前后可以使用温水坐浴,有助于改善局部不适症状。若是痔疮较大,可以采取胶圈套扎法治疗内痔、痔环切术等方法去除从而缓解出血现象。日常生活中出现肛周不适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2.急性胃肠炎
当孩子的胃肠黏膜受病毒或细菌等致病菌刺激后,局部毛细血管可发生异常扩张,并且会有破溃出血的现象,多余的血液便会经肠道排出并形成排便异常。
孩子应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若是出现腹泻,可以使用蒙脱石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复方地芬诺酯片等药物缓解,但应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同时还能够减轻肠道损伤,从而减轻出血的情况。
3.结肠息肉
当患者的结肠黏膜表面出现异常突起的息肉后,在粪便的反复刺激下息肉表面黏膜可发生破损,并且息肉长期存在还有可能引起局部炎症感染,在炎症的侵犯下黏膜可异常破损出血,从而出现大便异样改变。
患者平时应增加粗纤维的摄入保证大便通畅,若是息肉逐渐增大,可以遵医嘱进行息肉切除术控制病情发展。并注意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发展情况。
除上述原因之外,若孩子存在胃溃疡,进食后胃内容物便会刺激溃疡部位,一般也会造成大便异常,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