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屎一般指排便。两岁小孩排便一粒一粒很硬考虑是功能性便秘、肛裂、炎症性肠病等因素所致,需要根据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详情如下:
1、功能性便秘
排便时注意力不集中、长时间抑制便意、经常久坐、低纤维素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导致功能性便秘,出现大便干结,呈颗粒状的现象。
小孩需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排便时保持注意力集中,减少外界干扰。同时需要调整饮食结构,选择吃水分充足、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比如山药、玉米、芹菜、西红柿、苹果、火龙果、猕猴桃等,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保持排便通畅。如果症状严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甘露醇、乳果糖、硫酸镁等药物促进顺利排便。一般经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及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无需过度担心。
2、肛裂
先天性肛门畸形、齿状线附近慢性炎症、局部供血不足等因素可引起肛裂。在排便时由于粪块刺激,可出现疼痛感,进而会对排便产生抵触情绪,导致粪便在结肠内停滞时间过长,粪便内水分被吸收,从而出现上述症状。
小孩需要规律排便,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其次,可以遵医嘱使用高锰酸钾温水坐浴,以促进肛周血液循环,松弛肛门内括约肌,减轻局部疼痛。如果小孩排便困难比较严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蓖麻油、开塞露等药物进行改善。如果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可以进行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家长需要及时带小孩就诊,该病经积极治疗,一般可以得到痊愈。若病情严重,肛裂长时间不愈合,可出现肛周脓肿、肛瘘等并发症。
3、炎症性肠病
肠道免疫反应异常、肠道菌群失调、遗传等因素可引起炎症性肠病,导致肠腔狭窄,从而引起粪便干硬,呈颗粒状排出。
小孩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控制炎症。如果出现激素依赖的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免疫抑制剂,比如硫唑嘌呤、巯嘌呤、甲氨蝶呤等进行治疗。肠腔狭窄时,可以在内镜下切开或者扩张,以改善病情。炎症性肠病难以彻底治愈,且病情容易复发,因此需要引起重视,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降低复发率,预防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除以上相对常见的原因外,先天性巨结肠、肠套叠、肠梗阻等疾病也会导致该症状,家长需要及时带小孩去医院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