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动态心电图正常值范围,若被检测者为成人,其各项指标通常如下:
1.P波时限:一般应小于0.12秒。
原因:P波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正常情况下,心房除极过程在0.06-0.11秒之间完成。
2.P波振幅: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毫伏,胸前导联一般小于0.2毫伏。
原因:P波振幅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心房的大小、位置、电极的位置等。一般来说,肢体导联的P波振幅较小,胸前导联的P波振幅较大。
3.PR间期: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原因: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间隔,反映了房室传导的情况。正常情况下,房室传导功能正常,PR间期在一定范围内。
4.QRS波群时限:正常范围为0.06-0.10秒。
原因: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正常情况下,心室除极过程在0.06-0.10秒之间完成。
5.QRS波群振幅:肢体导联QRS波群的振幅一般为0.5-2.5毫伏,胸前导联QRS波群的振幅一般为0.5-2.5毫伏。
原因:QRS波群振幅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心室的大小、位置、电极的位置等。一般来说,肢体导联的QRS波群振幅较小,胸前导联的QRS波群振幅较大。
6.QT间期:正常范围为0.32-0.44秒。
原因: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正常情况下,心室除极和复极过程在QT间期内完成。
7.ST段:一般应位于等电位线上,或轻度抬高或压低。
原因:ST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的过程。正常情况下,ST段应位于等电位线上。
8.T波振幅:一般应大于同导联R波的1/10,且T波方向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原因: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正常情况下,T波振幅应大于同导联R波的1/10,且T波方向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正常值范围仅供参考,具体数值可能因个体差异、检测设备、检测方法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解读动态心电图结果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如果对动态心电图结果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