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心力衰竭和中风等并发症。复律是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的方法,指南提供了关于房颤复律的具体建议。
一、复律的时机
1.有症状的房颤应考虑复律,包括心悸、气短、头晕、乏力等。2.无明显症状,但房颤导致心房扩大、心功能不全或血栓风险增加时,也应考虑复律。3.准备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或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通常在检查前进行复律。二、复律的方法
1.药物复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普罗帕酮等,恢复窦性心律。2.直流电复律:通过电击心脏,使房颤转变为窦性心律。适用于药物复律无效或有禁忌证的患者。三、复律前的评估
1.全面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评估房颤的类型、持续时间、症状严重程度等。2.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3.评估血栓风险,如有必要,进行抗凝治疗。4.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合并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等。四、复律后的管理
1.继续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根据血栓风险评估决定抗凝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2.定期随访,包括心电图监测、评估症状和心功能等。3.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如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4.避免诱发房颤的因素,如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咖啡因摄入等。五、特殊人群的复律
1.老年人:复律的风险较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2.左心房内径增大:左心房内径大于45mm或存在左心房血栓时,复律的风险增加。3.合并疾病:如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等,复律的决策应个体化。4.药物反应: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加重或其他不良反应,需谨慎选择。总之,房颤复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症状、心脏结构和功能、血栓风险等。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复律方法,并进行规范的管理和随访,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