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尿完末端会痛一般考虑是尿道外伤、尿道炎、尿道结石、前列腺炎、膀胱结核等原因造成的。
1.尿道外伤
尿道外伤通常是由于外部力量直接作用于尿道,导致尿道黏膜破损或尿道断裂,在排尿过程中,尤其是尿末时,由于尿液对伤口的冲刷和刺激,可能会加重疼痛感。
尿道外伤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度,以降低伤口的进一步损伤和出血风险。对于没有排尿困难症状的轻度尿道黏膜损伤患者,通常只需遵医嘱使用抗菌素预防感染,如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然而,如果存在排尿困难症状,应考虑留置导尿管以帮助排尿。对于尿道外伤较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存在尿道断裂等情况的患者,应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损伤部位、程度及并发症情况而定,主要方法有尿道修补术、尿道会师术等。
2.尿道炎
尿道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尿道引起的炎症,炎症会导致尿道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形成溃疡。在排尿过程中,由于尿液的冲刷力较强,尿液流经受损黏膜时会刺激炎症部位,引发疼痛。此外,尿道炎还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分泌物等症状。
患者可以使用40℃左右的温毛巾进行局部热敷,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能够促进会阴部血液循环,缓解因炎症引起的不适感。其次,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部,保持清洁干燥,减少细菌滋生。如果症状严重,可以遵医嘱使用头孢拉定、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药物治疗,能够抑制或杀灭引起尿道炎的病原体,从而缓解症状。
3.尿道结石
尿道结石是指在尿道内形成的固体块状物,通常由矿物质和盐类沉积而成。结石会阻塞尿道,影响尿液的顺畅排出。排尿时结石会随着尿液的移动而刺激尿道黏膜,引发疼痛。
建议增加尿量,有助于结石的排出,每天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以促进尿液冲刷尿道,帮助结石移动。其次,也可以进行一些运动,如跳绳、跑步、爬楼梯等,利用重力作用促进结石向下移动,有助于结石的排出。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进行止痛治疗。如果采取上述方法结石仍无法排出,可以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通过体外产生的冲击波聚焦于结石部位,将结石击碎成小块,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对于直径较大的结石,可以采取经尿道切开取石术,这种方法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但疗效确切。
4.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的炎症性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非细菌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炎症会导致前列腺充血、水肿,压迫尿道,影响尿液的排出,排尿时由于前列腺对尿道的压迫和尿液对炎症部位的刺激,所以会引发疼痛。
日常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久坐、憋尿、戒烟戒酒等,有助于缓解症状和促进恢复。同时,还应遵医嘱用药治疗,如阿奇霉素、头孢克肟、氨苄西林等,可以起到抗菌的作用。对于部分严重的前列腺炎患者,比如形成前列腺脓肿的情况下,通常需要采取切开引流术、前列腺穿刺排脓术等方法治疗。
5.膀胱结核
膀胱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膀胱引起的炎症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会破坏膀胱黏膜,形成溃疡和肉芽肿。排尿过程尿液会流经这些受损的黏膜,导致疼痛。
药物治疗是膀胱结核的基础治疗方法,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具有抗结核的作用,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恶化的患者,手术方法包括膀胱部分切除、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等,能够减轻病情,但有一定的创伤和并发症风险。
由于引起原因相对较多且复杂,所以建议患者及时就诊查明原因,方便给予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