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原因有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
一.原因
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早发冠心病病史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会相应增加。
2.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高脂饮食等,这些不良习惯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3.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血管内皮损伤,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4.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二.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患者需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风险。应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帮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对于出现胸痛症状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片,缓解心绞痛。这些药物均应遵医嘱使用。
2.介入治疗当冠状动脉狭窄严重时,药物效果有限,可考虑介入治疗,如支架植入术,以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
3.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控制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蔬菜的摄入。同时,戒烟戒酒,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4.手术治疗当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广泛且无法通过介入治疗时,可考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