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阻塞所致的黄疸。
阻塞性黄疸常见的病因包括胆管结石、胆管炎、胆管肿瘤、胰头癌等。这些因素可导致胆管狭窄或阻塞,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引起黄疸。例如胆管结石可直接堵塞胆管,阻碍胆汁的流动。
患者除了黄疸表现,如皮肤、巩膜黄染外,还常伴有右上腹疼痛、发热、寒战等症状。当胆管完全阻塞时,大便颜色可变为陶土色,同时可能伴有皮肤瘙痒。右上腹疼痛往往是由于胆管阻塞引起的胆绞痛。
通过血液检查胆红素水平可明确黄疸存在,结合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阻塞的部位和原因。超声对于胆管结石等较为敏感,而CT和MRI对于肿瘤等的诊断更有价值。
治疗主要针对病因进行。对于胆管结石,可行手术取石或内镜下取石等;对于胆管肿瘤或胰头癌等,可能需要手术切除、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及时解除阻塞是恢复胆汁正常排泄和改善症状的关键。
预后取决于病因及治疗效果。如果能及时解除阻塞,黄疸通常可逐渐消退,预后较好;但如果病因无法有效去除,如恶性肿瘤晚期等,预后可能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