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肠炎的症状有腹痛、腹泻、血便、发热等,处理方法有药物治疗、饮食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
一.症状
1.腹痛肠炎导致肠道炎症,可能引发肠痉挛和收缩,表现为肚脐周围阵发性疼痛,肠鸣音亢进。腹痛可以是钝痛或绞痛,持续或阵发性。
2.腹泻受损的肠黏膜无法有效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大量水分和未消化食物排出体外,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呈稀糊样或水样,少数可出现黏液脓血便。
3.血便肠道黏膜受损后,血液可能通过血管壁渗透到肠道中,形成血便。血便的颜色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在肠道内的存留时间,可呈鲜红色或暗红色。
4.发热肠炎可能引发免疫系统反应,导致体温中枢神经组织失调,出现发热和头痛等症状。发热多为低热,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
二.处理方法
1.药物治疗对于由细菌引起的肠炎,家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但需注意,病毒性肠炎和非侵袭性细菌所致肠炎通常不使用抗生素。
2.饮食治疗对于呕吐严重的患儿,可暂时禁食,待症状缓解后继续喂食。对于呕吐不严重的患儿,可以继续进食,但是应根据患儿个体情况合理调整。
3.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对于中度脱水的患儿,如呕吐不严重,可口服补液盐。但对于新生儿、有明显呕吐、腹胀及其他并发症的患儿,不宜口服补液盐,需进行静脉补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