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蛋白质+-表示尿液中检测到微量蛋白质,呈弱阳性反应。这一结果意味着尿液中蛋白质的浓度略高于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明显异常的程度。
尿常规蛋白质+-可能与生理因素有关,比如长时间或高强度的运动可能导致肾脏滤过功能暂时增强,使少量蛋白质进入尿液。而且,摄入过多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肉类等,可能导致部分蛋白质未被完全吸收而随尿液排出。而且,病理因素也可能造成尿常规蛋白质+-,比如尿道炎、膀胱炎等泌尿系感染,炎症可能导致肾脏滤过膜通透性增加,使蛋白质进入尿液。另外,急性肾小球肾炎可破坏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导致血浆蛋白进入尿液。
对于首次出现尿常规蛋白质+-的患者,建议在一周后复查尿常规,以排除生理性因素导致的暂时性蛋白尿。如果复查结果仍为阳性或蛋白质浓度持续升高,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查、泌尿系彩超等,以明确蛋白尿的原因。
根据检查结果,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比如泌尿系统感染所致,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以清除感染,促进病情痊愈。同时,可增加水分摄入,建议每天喝1000-1500毫升的温水,以冲刷尿路,促进体内病原体排出。如果是急性肾小球肾炎所致,由于该病与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曲松钠等药物进行治疗,以清除链球菌感染。若患者伴有水肿、少尿等症状,则需要限制咸菜、咸肉等富含盐的食物摄入,并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进行治疗,比如呋塞米、螺内酯、氢氯噻嗪等。
尿常规蛋白质+-虽然不一定意味着肾脏疾病,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通过复查尿常规、完善相关检查、针对性治疗以及调整生活方式等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