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主要采取对症处理。密切观察、控制体温、补充水分、保持皮肤清洁、合理喂养、多休息、避免交叉感染等是具体方法。
1.密切观察
注意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皮疹情况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2.控制体温
如果患儿发热,可根据体温情况选择合适的退热方法。体温不超过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冷敷额头等;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烧药,但要注意用药剂量和间隔时间,避免过量用药。同时,要保持患儿所处环境凉爽舒适,衣着宽松透气,以利于散热。
3.补充水分
发热会导致患儿体内水分丢失,应鼓励患儿多饮水,以防脱水。如果患儿因发热导致食欲不佳,可少量多次喂食。
4.保持皮肤清洁
患儿出疹后,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以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可使用温水清洗皮肤,但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护用品。
5.合理喂养
在患病期间,应根据患儿的情况合理喂养,可继续母乳喂养或给予配方奶,适当添加易消化的辅食。避免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6.多休息
让患儿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
7.避免交叉感染
患儿患病期间抵抗力较弱,应注意避免与其他患病儿童接触,以防交叉感染。同时,家长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接触患儿前后要做好消毒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精神萎靡、呼吸急促、频繁呕吐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此外,幼儿急疹一般预后良好,皮疹消退后不会留下痕迹,但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再次感染其他疾病,因此在患病后要注意加强护理,增强患儿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