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胎儿期就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其表现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心脏杂音、发绀、呼吸困难、生长发育迟缓、脑缺氧等。
1.心脏杂音
心脏畸形可导致血液在心脏内流动时出现涡流或湍流,产生杂音,通过听诊,医生可以发现这些异常信号,常表现为响亮、粗糙的声音。
2.发绀
婴儿会出现皮肤、唇部或指甲床呈现蓝紫色的现象,这是心脏的结构异常导致氧合血液与去氧血液混合,使血液中氧含量降低所引发的。
3.呼吸困难
先天性心脏病可导致肺部血流异常增多或减少,影响肺部正常功能,会引发喘息、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问题。
4.生长发育迟缓
长期的心脏功能不全会导致血流量不充分,尤其是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不足,会影响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出现营养不良和生长迟缓的现象。
5.脑缺氧
先天性心脏病会造成血液中氧气供应严重不足,尤其是向大脑供血的氧合血液减少,进而引发脑部缺氧,可导致婴儿出现昏迷、嗜睡、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
目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对于轻度的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一些小的缺损,可以选择定期观察。同时,对于因缺氧引起的发绀,可以进行氧疗来帮助改善氧合。对于出现心力衰竭的婴儿,可以遵医嘱使用呋塞米、卡托普利、氢氯噻嗪等药物,来减轻心脏负担。对于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通常需要通过手术修复缺损,常见手术包括房室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动脉导管未闭封闭术等。除此之外,如果存在其他治疗无法缓解症状并且存在不可逆的心力衰竭时,可以考虑进行心脏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