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多见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预防措施是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小儿麻痹症(poliomyelitis),即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或粪便后,通过手、食物、水等经口感染。
传播方式:粪-口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其次是飞沫传播。隐性感染(无症状的感染者)和轻症瘫痪型病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获持久免疫力。
流行特征: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夏秋季流行,在使用疫苗前,几乎每个儿童都有感染发病的机会。发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二次发病者罕见。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5~14天,最短2~7天。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预防:预防小儿麻痹症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目前我国使用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有两种,一种是减毒活疫苗,另一种是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程序为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
灭活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程序为2月龄、3月龄、4月龄各接种1剂次,18月龄加强接种1剂次。
温馨提示:小儿麻痹症虽然传染性较强,但通过及时接种疫苗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其发生。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咽痛、肢体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孩子的近期活动情况,以便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