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三个月走路一瘸一拐可能是由于血液循环受阻、骨关节炎、肌肉萎缩等原因导致,应根据具体原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详情如下:
1.血液循环受阻
若患者在骨折后经常使下肢下垂,可能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限制,持续发展会导致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并影响恢复,因此会有走路姿势一瘸一拐的现象。
平时可以适当抬高下肢,也可以适当热敷脚踝部位,能够促进血液回流。必要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地奥司明片等药物改善静脉活性,缓解不良表现。
2.骨关节炎
骨折伤口消毒措施不当会导致大量病原微生物入侵,并引起骨关节炎。此时病原菌便会在局部产生大量炎症介质并刺激伤口,可造成红肿、疼痛的现象,患者会因走路疼痛而出现步态变化。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伤口卫生,定期按要求消毒换药,以保持局部清洁。感染较严重时可以考虑按医生要求使用头孢克肟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减轻感染,从而改善不适。
3.肌肉萎缩
骨折后需要使用石膏固定,若期间不注意局部肌肉护理,可能会导致肌肉逐渐萎缩,下地行走时的步伐便会发生异常改变。
平时可以多按摩肌肉,卧床期间也可以适当做旋转脚踝的动作,能够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帮助恢复肌肉功能。必要时还可以考虑进行脚踝电刺激治疗,刺激局部神经帮助恢复行走能力。
除上述原因外,若骨折较严重,造成周围神经受损时,可形成慢性炎症刺激,并诱发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当炎症逐渐加重损伤神经和血管后,可引起肢体运动障碍,恢复期间走路时便会有步态异常改变。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维生素B12片、腺苷钴胺片、甲钴胺片等药物营养神经,有助于减轻此现象。
若是患者持续存在走路姿势异常,并且伴有进行性加重的疼痛,应注意保持良好心态,并尽早到医院检查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