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每搏输出量是指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简称搏出量。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每搏输出量为70ml,如果心率为75次/min,则每分心输出量为5250ml左右。心脏每搏输出量会因个体差异、生理状态和疾病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1.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影响因素:
前负荷:即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或压力,前负荷增加时,心室肌的初长度增加,收缩力增强,每搏输出量增加;反之,前负荷减小时,每搏输出量减少。
后负荷:即心室收缩时所遇到的阻力,后负荷增加时,心室射血阻力增大,每搏输出量减少;反之,后负荷减小时,每搏输出量增加。
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是影响每搏输出量的最重要因素,心肌收缩力增强时,每搏输出量增加;反之,心肌收缩力减弱时,每搏输出量减少。
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增加时,每分心输出量增加;但心率过快时,由于心室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不足,每搏输出量减少;心率过慢时,每分心输出量减少。
2.心脏每搏输出量的检测方法:
超声心动图:通过超声探头测量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包括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等指标。
心导管检查:通过将导管插入心脏,测量心室的压力和容积变化,从而计算出每搏输出量。
核素心室造影: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利用计数器测量心室的放射性计数,计算出每搏输出量。
3.心脏每搏输出量的意义:
维持血压稳定:每搏输出量是心室射血的动力,每搏输出量增加时,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时,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
满足机体代谢需求:心输出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每搏输出量增加时,心输出量增加,能够满足机体代谢的需求;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时,心输出量减少,机体可能会出现缺氧、缺血等症状。
反映心脏功能:每搏输出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脏的收缩功能和储备能力,对诊断心脏疾病和评估心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4.心脏每搏输出量异常的危害:
心脏功能不全:每搏输出量减少会导致心输出量不足,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出现疲劳、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脏功能不全。
心律失常:每搏输出量异常还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
心血管疾病:长期每搏输出量异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5.如何提高心脏每搏输出量: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提高心脏功能。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如强心剂、利尿剂等,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每搏输出量。
心脏康复训练:通过心脏康复训练,如有氧运动、呼吸训练等,可以提高心脏的耐力和适应性,增加每搏输出量。
治疗原发病: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可以改善心脏的功能,提高每搏输出量。
6.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运动员:运动员的心脏每搏输出量通常高于普通人,这是由于长期的运动训练导致心脏肌肉适应性增强。但在比赛或训练前,应注意充分热身,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
老年人:老年人的心脏功能逐渐减退,每搏输出量可能会有所下降。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每搏输出量通常会降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脏康复训练等,以提高心脏功能。
总之,心脏每搏输出量是反映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了解其影响因素、检测方法、意义和异常的危害,对于维护心脏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原发病,以提高心脏功能。